{{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你的購物車是空的
{{ (item.variation.media ? item.variation.media.alt_translations : item.product.cover_media.alt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item.variation.media
                    ? item.variation.media.alt_translations
                    : item.product.cover_media.alt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product.bundled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bundle_group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buyandget.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gift.label' | translate }}
{{ 'product.addon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item.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translateModel}}
{{ field.nam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product.set.open_variation' | translate }}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item.variation.name}}
{{item.quantity}}x NT$0 {{ item.unit_point }} 點
{{addonItem.product.cover_media.alt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product.addon_products.label' | translate }}
{{addonItem.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translateModel}}
{{addonItem.quantity}}x {{ mainConfig.merchantData.base_currency.alternate_symbol + "0" }}

心靈成長

『關於追求完美』

問:

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可是最近好像發現這樣給身邊的人很大的壓力。

心醫答:

首先我們先來看:甚麼是完美,完美存不存在,而追求完美到底意味什麼。

追求完美的人常常陷入一種困境,那就是自找麻煩。

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可是我卻要追求完美。

同樣的,我也會要求别人要完美。這就是我們的一種慣性:找别人的問題。

我們找人家問題的習慣是我們從小開始學習的,為什麼?

因為我們被訓練要先找自己的問題,為什麼考試沒有考一百分,你的問題是什麼,你是不是沒有用功?

當我們常常被人家問我們的問題是什麽之後,我們就習慣找自己的麻煩,久而久之,我們也開始用這個模式去找别人麻煩。就像一個人從小被訓練看到綠燈要過去。

久而久之,他不用思考他看到綠燈就會走了。

但如果有一個國家的交通規則是:紅燈往前走,綠燈是要煞車,我們就完全搞不清楚了,因為我們看到紅燈還是會不小心停車,看到綠燈還是想過去,可是那個國家的順序已經倒過來了,所以我們被原來的慣性牽扯了,誰說紅燈一定要停,而綠燈要往前走,這只是每個國家約定俗成的規定而已。

所以改變的第一步是要覺知,我要改變找人家麻煩的習慣,因為找人家麻煩其實是在找自己麻煩,我要開始學習看到别人的優點,别人才會有更多的優點。

時時提醒自己要覺醒,這個方法要改變,因為如果連你都沒有提醒自己要改變,你旁邊不會有人提醒你的。

習慣就是要常常做才能培養出來,常常做就是要從小地方開始覺知。

因為大地方的覺知會來不及,大地方的情緒或者力道非常大,我們不可能從那裡去改變什麼習慣,原因只有一個:不習慣。

如果我們習慣了,當下根本不用有力氣,就像找别人麻煩根本不需要費心力,因為那是我們的習慣。

所以只要現在開始培養新的習慣,當我們再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時,我們就可以應用新的習慣:看别人的優點。假以時日,新習慣會取代舊習慣。

我們必須從小地方開始改變習慣,自然而然大地方的習慣就會改過來,所以人家說做事要從小事做也是這個原因,因為小事比較容易改變,小事一旦改變久了成習慣了,大事自然改變。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

『播種種子,種對土壤』

先前提過很多付出就有收穫的自然法則,很多人仍覺得疑惑,為什麼自己付出了卻沒有收穫。

首先我們要檢視的是自己是否有播對種子, 種對土壤。

既然世界是一面鏡子,照理說都在幫助別人獲得健康的醫生,應當是最健康的一群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原因何在?

原因在於每個人的初發心,例如醫生是一個幫助別人獲得健康的行業,但是並非每個醫生都有相同的初發心,對於有些人,行醫可能只是他們的專業,與助人無關。有些醫生也把行醫看成是換取報酬的工作,如此一來,他們的初發心是想要錢,不一定想要病人健康。

很多醫生看到工作時想到要賺錢可是病人

是要身心健康。

種子(醫生的初發心)是要錢,種在一群人要身心健康的人,種子就枯萎了,錢得不到,又沒有種要幫助這些人健康得種子,那會不會有健康回來?

根本沒有播種子,當然就不會有健康回來了。

假設今天是一個很需要健康的醫生,他可以播種的土壤何在?

在一群需要身心健康的人身上,也就是他的病人。

播對種子,種對土壤。這位醫生就會得到很多的和方法讓自己及病人越來越健康。

因此,行醫者如果每次看到每個病人都想要給出身心健康,那就是把播種。

因為如果沒有時時觀照,沒有種種子,那看診也只等於是一般的活動罷了。

我們的潛意識裡也常常會認知:我要賺錢,我要賺錢,畢竟那是我的工作。

所以我們要觀自己需要什麼,觀察自己每次做事情的起心動念,因為每個起心動念都在播種子。

遇到不如意的事,想罵人就是在播種子。或是遇見服務很好工作人員,你想稱讚他,也是在播種子。

同樣的,我們有沒有播對土壤呢?

播對土壤,種子發芽,播錯土壤,種子就枯萎,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時時觀察到這種子跟土壤,因跟緣就同時俱足了。

『停不下來的忙忙忙』

現在社會很多人過著忙碌的生活,有些人常在口頭上說自己很忙,有些人雖不說,但也可以看得出來他非常忙碌。 到底我們是真忙,假忙,還是窮忙,瞎忙?

在一次的催眠工作坊中,我請學員寫自己的願望,

有一個學生寫說:他要成為全世界最有錢的閒人。

很多人對這個願望不以為然,甚至看輕,貶低。

但是當場我請大家鼓掌。

為什麼呢?如果大家都過有品質的生活,該工作時工作、該休息時休息,這世間該多美好啊!

沒有人喜歡看到別人勞碌死,或是同事大家都累到三更半夜,想回家的人都不敢回家。

我們都希望大家做完分內的事情,全部都開開心心地回去放鬆。有小孩的回家去陪小孩成長、

有父母的回家去孝敬父母,假日的時候與家人團聚,這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

人生就是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白天該上班時上班,晚上該睡覺時睡覺。跟著這個大自然的規律在走,人才會身心自在。

有些喜歡忙的人,上班也忙、下班也忙。甚至連出去玩也很忙,所以時間節律性就會亂掉。

所謂節律性亂掉就是說,很多時間可能為了要找事情做但卻找不到,所以心裡很慌,好像自己很沒有用。又或者很空虛的去打發時間,找一堆有的沒有的事情來做,讓自己處在忙碌的狀態下。

所以我們的內在一定要跳脫一種狀態,不是喜歡忙,一定要喜歡一種平靜的感覺,

而不是忙。上班工作多我心情平靜,工作少我也平靜,反正我就是做份內的事,但是做不完也平靜,明天再做。回家也平靜,但是想忙的人一回家停不下來,趕快站起來去做點事情,回到房間沒事上個網好了,上上網後又覺得很煩,轉身去睡覺,但是一躺下去睡覺又覺得心情無法平靜,那就再起來做點事情好了。

所以特別想忙的人其實有某種程度的焦慮。

我們可以先檢視自己是不是活在極端忙碌但卻沒有重心的生活。

我們要知道其實忙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當你心裡有某個想法的時候,所有事情會朝這個想法方向走,這個就是中國人最常說的心想事成,也是西方常說的吸引力法則。如果一個人心裡想要有忙碌的自己,就會有更多需要忙碌的事出現。大多數的人都喜歡平靜的而舒服的生活,所以我們去發現其實自己有很多的盲點,明明要規律和輕鬆的生活,可是內在裡面卻有一種沒有辦法不忙的狀態,讓你誤以為你自己喜歡忙。

那是因為很多人將忙碌與價值畫上等號: 以為沒有事情做,好像是閒人一樣。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

『播種心念練習』

問:

雖然知道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但我要怎麼知道自己到底播出去了什麼種子呢?

答:

的確,要明白自己的念頭需要很好的覺知能力。

第一個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你有沒有辦法往外察覺到你自己所播的種子。

譬如說我去外面看到捐獻箱給錢,這是播錢的種子。又或者我今天看到一個人,心中覺得這個人真的很討人厭,就是播了一個討人厭的種子出去。

這邊我們要注意到你所播的種子型態,有時候是一個動作,有時候是一句話,有時候是一個念頭,有時我們說話不經大腦,口出惡言,一個錯誤的念頭馬上就出去了。

所以我們可以做一個練習,那就是記錄自己播出去的種子,如果你覺得你撥了一個很特別,或者很重要的種子,就把它寫下來,每天至少記錄20個種子,好壞都沒有關係。

當你開始檢視自己所播的種子,再看看自己所處的世界。

世界其實就是鏡子,你對鏡子笑,鏡子也對你笑。

你對鏡子怒目相視,鏡子也絲毫不減一分反映出來。

既然人世間就是一面鏡子,人世間就掌握在你的手裡了,這個道理太簡單了,因為你給對的出去,就有對的回來了。

想想自己希望收成的果,再回去檢視自己常常種的種子,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如何去創造自己的人生。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

『我得了強迫症嗎?』

問: 我不由自主會一直洗手,洗澡也洗好幾個小時,我得了強迫症嗎?

答: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和種類的壓力,而每個人也有自己紓壓的方法,所以以你來說,洗手是你發洩的過程,洗澡是你一個釋放壓力的過程,不要把紓壓的過程變成一種痛苦,否則就是雪上加霜。

反而是要找其他的方法或者花更多的時間去紓壓。

因此,享受每一次的紓壓,洗手也可以慢慢洗,洗得舒舒服服、乾乾淨淨的,接下來你就不會那麼在意洗手這件事。

你現在如果越洗越快的話表示你在排斥,而被排斥的東西以後還有可能再回來,只要你把這個過程當成紓壓,過程雖然結束,你還是可以享受它,欣賞那些動作,看看自己乾淨漂亮的手,聞聞手上洗完的清新氣息。

現在流行慢活,所謂慢活的意思就是不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

什麼事情都要趕、什麼事情都要快,那樣人生遲早會出問題的。

所以洗手一樣可以慢慢來,好好的把它洗好,如果你洗好手後自己覺得很放鬆,就漸漸不會洗過頭的。

為什麼?

因為你是正常人啊!

正常人只是需要紓壓,不會想要洗過頭的,

可是你壓力過大,因而非常需要這個紓壓的方式,才會洗那麼久,

主要也是因為你以前排斥,所以不要排斥這個紓壓的方式,去接受它。

洗澡也一樣,也許你一樣花好幾個小時洗澡

但是如果你以一個享受而非排斥的心去洗

那麼洗澡變成快樂而非痛苦,洗完你也會釋放許多的壓力。

其實有很多朋友洗澡都是洗兩個小時以上的,還加第三個小時跟第四個小時的保養。

我們會問他說: 你為什麼需要這麼久?

她覺得她很享受啊!

她沒有花這個時間她覺得很奇怪

所以重點是,三、四個小時如果你把它當成一個享受的過程,

一點都不為過,更不要講很多明星都是這樣,

因為他們的人生就是要把自己弄得美美的、漂漂亮亮的。

所以第一步是不要抗拒,試著去接受,欣賞及享受每一個過程,

第二個是既然知道自己需要這麼多時間來紓壓,除了嘗試不同的紓壓方式如深呼吸,靜坐,接近大自然等等,再者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開始看看自己壓力的源頭何在,如何去面對及處理它。

但是同樣的,處理壓力的源頭也需要時間,改善一定要一步一步來,例如我們要蓋一棟二十五層樓的房子,當然我們無法馬上一次蓋到二十五樓,我們要打地基,要蓋一樓、要蓋二樓。

所以雖然無法馬上要蓋成,但是沒有關係,至少一樓二樓在蓋了,三樓四樓在蓋了,很快就可以到達二十五樓去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身體也是需要經歷自我調整的階段,

我們也是一樣不要抗拒,試著去接受,欣賞及享受每一個過程。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

『善意的謊言』

有人問我,如果是為了別人好,善意的謊言也算謊言嗎?

其實善意或不善意,謊言就是謊言。

不誠實是你的選擇,可是你要覺知這個不誠實的狀態,這是其一。

再者,我們現在所作所為都是為日後種種子,

你要接受你不誠實之後的果報,

那就是來日也會有別人對你說一個所謂善意的謊言。

既然種子是我們自己種的,保持平等心就很重要。

不能以後別人對你不誠實時你不能接受,

很多人說自己是身不由己,但卻無法接受別人的身不由己,這是多麼不平等。

我們自己身不由己沒關係,別人身不由己就通通都不行。

所以只要你願意以平等心來看待,說謊就是說謊,

只是下次別人對你說謊時你要保持平等心就好,

因為那只是一個果報,全然地接受。

中國人叫這個是自作自受,最終還是要你自己承受。

雖然很多人說: 我是為了別人好才說謊。

但是,說謊這件事必須從說謊的人的角度來看,

不論原因為何,你選擇說謊,

則你以後得到別人騙你的果報,就是這樣的簡單。

而平等法在此處的應用則是: 說謊跟不說謊是一樣的。

他要生氣,我說謊他也生氣,不說謊他也生氣。

他今天如果要開心,我說謊他開心我不說謊他也開心。

而我們能做的是對自己的心及行為保持覺知,並對發生的結果全然接受。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

【這世界像一面鏡子】

先給大家一個觀念就是,【這世界像一面鏡子】

你所得到的每一樣東西,遇到每一個事件,都是因為你對了這個鏡子做了一樣的動作,或一樣的事件

而佛教形容這個就是【因果】,或是一般常說的種瓜得瓜的過程

在西瓜土壤上種西瓜種子當然得到西瓜呀

把西瓜種子大地,不會長出水蜜桃的。

所以佛教也形容這個會回報我們所做所為的世界,像一塊田地,種什麼長什麼,叫做”福田”,同樣也是鏡子的概念

你對著鏡子出拳,鏡子就會有個鏡子裡的人,對你出拳,看似自己,但其實不是真正的你,你當然不在鏡子裡!你對著鏡子微笑,鏡子就對著你微笑。

你可以常常試著去覺察、體會、理解,這世間就像一面鏡子一樣,正在反射你長久沒有注意到的所作所為

明白了、你會發現,原來你就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你的人生都是被自己決定、也由你決定。

不再浪費時間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吧~

(此影片內容擷取自 心醫身心靈成長教育中心 財富豐盛線上課程)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

 

『沒有夢想的活在當下!』

我們此刻因為被過去干擾了

所以我們沒辦法用全然的方式活在現在

而是用被過去干擾的方式活現在。

例如

如果我永遠記得小時候被霸凌的經驗

那現在的自己怎麼能快樂呢?

所以那個過去顯然是要被找出來、被整理的

而未來也會來干擾我們

例如

我期待我的家人是什麼樣子的...

我期待我交往的對象是什麼樣子的...

一旦我們對未來有所期待著時候

也會干擾了我們"現在"跟他們的相處。

如果被未來的期待(夢想)困住了,我們就沒辦法享受每一刻的當下

如果我們只喜歡春天,不喜歡冬天,不喜歡夏天

這樣你一年只有一個季節你可以快樂。

如果四季都能享受的話,每一天都能是快樂的日子了。

所以那個(期待)夢想就是春天,我們只要那個春天

不要其他的季節,大家想有可能嗎?

生命不會永遠照著我們的計劃夢想進行的

所以有一句話叫『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所以一定要照著計劃進行,一定要照著夢想進行,這樣生命就很容易痛苦了。

因為已經給自己設了一個『限制性的心念』

但是我們不能夠享受四季變化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從小就被制約了,要『設目標』

例如

你要考全班第一名喔!

你要考100分喔!

如果沒有回家可能就會被處罰了。

所以我們好像被制約了一個信念是

好像『沒有達到目標,都是錯的』

如果夏天不來,秋天不來,冬天不來,春天也不會來了!

這就是我們對夢想的錯誤期待,以為要達成那個期待才是對的

而忽略了每一個過程,都在讓那個美好可以到來。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

『活在當下 展望未來』

您知道嗎?沒有現在,沒有此刻,就沒有未來

如果今天死亡到來,有什麼資格談論未來呢?

生命的真相是,我們的生命歷程在此刻,其實思維與心靈,是過去、現在、未來不斷的來回穿梭,我們一下子回憶起過去一下子想到未來,有時用舊有經驗執行日常,有時又學習新的模式不斷改變。

而最重要的是『現在』這個時間點!!

有了『現在』這個點,學習活在當下,不受過去干擾,不受未來干擾~

不斷練習!你才能如實的活在當下!!

只有一個如實活在當下的人,才會有強大的力量,用一個時間點,展現現在過去未來對生命完整的面貌!而不是片斷性的來回穿梭。

如果我們要從1樓爬到101樓,能踩穩每一個腳步的人,才是最終會完成的人!

如果一個人爬兩樓,就看著最上面的101樓,爬三樓再看最上面的樓,再回頭看看是不是乾脆下樓不要爬了!

不斷在過去(1樓時)未來(完成101大樓時)現在(3樓此刻)穿梭。這樣他一定完成不了,因為他永遠都在挫折裡面,沒有活在現在。

最如實活在當下的人,才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有機會,真正完成一件事情的人!

現在,當下,是我們最美好、最有力量的轉變時刻!!

內容採自 『心醫110年4月催眠證照班』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

『你的內心,大掃除了嗎?』

很多朋友一進診間,就會開始很負面的,抱怨男友怎麼傷害他,爸爸媽媽說了讓他痛苦的話等等...記住生命很多負面的經驗,反覆回味,彷彿終生不想忘....

我都會問他,你喜歡漂亮的房間嗎? 你喜歡在房間放那些東西呢?

大家一定都想放漂亮的 可愛的 自己喜歡的東西在房間,你會想放壞掉的臭掉的東西在房間嗎?

其實我們的心理也是一個房間!

一定要放漂亮的東西,美好的東西

不要再心理面裝下任何的垃圾

其實是自己將垃圾放到心理面的並允許垃圾一直被回味與發酵。

所以內心要開心要美好,就是要打掃除了

我們要做的是將這些過去"放下"

因為放下了過去,才能真正的去面對未來

把製造自己痛苦的東西放掉了,我們人生也就會美好了!

(此影片內容擷取自 心醫身心靈成長教育中心 愛的催眠師課程)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

『自己也是眾生之一,我與對方同等重要,要懂得善待自己,不要委屈自己』

***有一位朋友經濟狀況其實還不錯的,但是他對自己是非常節省的,一天只花40元吃飯,晚上肚子餓了也捨不得買東西吃,會告訴自己,沒關係忍住睡著了就不餓了,明天再吃就好。

但是他對朋友非常大方,只要有什麼一定跟朋友分享,自己捨不得買的東西,卻可以毫不猶豫的買給朋友當禮物。

去溯溪做戶外活動時,寧願自己赤腳,也把自己的溯溪鞋給朋友穿,害怕朋友滑倒,結果自己的腳受傷了。

其實這個狀態,在很多人身上都會看見

對別人非常付出,但對自己卻非常苛刻

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美好,久而久之,在付出愛的同時,其實自己也被掏空了。

忘了“自己也是眾生之一”

當對別人好的同時,也要記得

“我與對方同等重要,不是自私,懂得善待自己,不要委屈自己”

也因為懂的善待自己,懂的接納自己,愛自己,同時這份滿溢出來的愛,將會源源不絕的,很自然的,給予到這個世界。

只有這樣的愛,才會越給越多,自己也會越來越幸福。

希望各位朋友,都能讓因善待自己讓自己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幸福,並把這份美好與幸福,散播出去,讓世界變得跟你一樣美好。

陽性面陰性面觀念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潛意識活動,透過簡單角色設定,就可以感受到完全不認識的人他內在的感受,甚至不認識的人的想法。

其實「這是你的本能,只是這項本能被你遺忘了。我們首先要先理解一件事情,我們對一個人的認識會分成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屬於意識層面,第二個層面是屬於潛意識跟無意識的層面。

意識層面我把它簡稱為陽性層面,太陽的陽;潛意識跟無意識的層面,我把它統稱為陰性層面。

首先我們先將對人的認識區分成陽性層面跟陰性層面,也就是意識層面,你可以清楚的明顯的看到的、理解的;與一般說人心隔肚皮的那個人心的陰性面的層面,包含了潛意識跟無意識。

而這個問題主要要問的是為何可以感受到完全不認識的人,簡單的講,的確在理智的層面是完全不能了解,但活動是去體會它的內在感受,也就是陰性層面,透過活動去瞭解一個不認識陽性層面的人他的內在陰性層面的部分,甚至內在的想法。

回到我剛剛說的,這就是你的本能。我們可以把陽性層面理解成像在海面上一個一個的浪花,而一個一個的浪花下面是一片大海,而這片大海指的就是每個人的陰性層面,你的陽性層面是那片浪花,而你的陰性層面是下面的大海,你會發現所有的陰性層面其實是相通的。

所以如果在陽性層面,一個一個的浪花的確就像你跟我一樣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但是離開了陽性層面,一個一個的獨立個體進入了陰性層面,其實我們是一個連結的狀態,或者可以說我們大家所有的陰性層面是相通的、相同的,甚至它就是一個總和。

如果我們的陰性層面是相通的、是一樣的也是一個總和,你怎麼可能不瞭解他,他又怎麼可能不瞭解你呢。

所以所有的活動帶著大家離開陽性層面,進入了陰性層面,自然而然能夠輕易的感受另外一個人內在的感受甚至想法,因為你跟他的陰性層面其實是連結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