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人際關係
『親人、摯愛、寵物過世了,好難過怎麼辦』
很多個案都會問我,親人或心愛的寵物或摯愛好友過世了,經過了很久,每每想到時,心中還是有控制不住的悲傷和眼淚,我該哭嗎,一直難過下去怎麼辦??
有些宗教為何教人親人往生時不能哭?
為什麼呢?
我們先想一下,眼淚背後代表的心情是什麼?是痛苦還是開心、是感動還是遺憾!!
就知道我們正用什麼心念在想著我們愛的人!
我們用痛苦遺憾在想著他們還是開心感動呢?
用痛苦遺憾想著他們,把更多痛苦的念頭傳達給不知道在哪裡的他們,如果他們以另一種形式存在,一定對負面情緒也很不舒服吧!
且不管傳達了什麼給離開的人,我們自己也沒因此而幸福快樂!
這傷人傷己的眼淚~是誰需要了呢?
為何明明理智上我們都知道不要傷人傷己的事,卻抑制不住的從心裡深處流淌出來呢?
第一要思考的是,我們是為自己而哭還是為逝者而哭!
第二要思考的是,我們從悲傷中,跟著悲傷在共舞、我們又為何要悲傷共舞?
第三是我們從這傷人傷己的過程,我們是為了達到什麼結果!(我們人的每個行為背後都有目的,都有想達到的結果,只是表面上不一定看得出來)
大部分的眼淚有時是一種救贖,有時是一種自我安慰,有時是一種尋求認同的表達,有時是內心的遺憾,簡單說這不是為對方流下的眼淚,而是為我們自己流的!!因此為自己流的眼淚並不能解決任何事情,也無法創造美好。
讓我們先認識自己吧!因而當我們看到自己的眼淚時,我們要先看到自己的脆弱跟要贖罪的、遺憾的、愧疚的部分,整理好自己,更不要被為對方而流的想法誤導了對自己的覺察~學習以平靜的心去接受自己的悲傷眼淚與背後的原因!
完全的接受,接受自己的脆弱和罪惡感,並了解和接受已經死亡的狀態、接受您們最後一次的記憶,過往的所有記憶,完全的去接受,然後同時好好的付出你的愛、慈悲甚至懺悔。
看似活著的我們又何嚐不是瞬間的生生死死,每天都多少細胞的死亡與新生,如果懂得量子觀點,更懂得身體是分分秒秒解構又重組!!
生跟死是同一件事情啊,沒有死亡哪來新生,沒有分離哪來相聚~
死亡跟新生是同時的在發生啊!我們面對了自己的死亡與新生了嗎?
自己的功課做了嗎?是否不再把功課投射到周遭逝去的人身上了呢?
認識自己,從認識自己中,再次收回自己人生的主導權!
收回你流淌出去的眼淚,收回你的悲傷,開始面對自己內心深處,覺察中活在當下~
楊心醫祝福您活在每一個當下,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
『接受是和諧共處的第一步』
問: 我的另一半很喜歡講髒話,我覺得完全不受到尊重,但他卻覺得他只是在開玩笑,沒有負面的意思。
首先先生要認知 : 每個人對玩笑的定義不太一樣。
很多人常常說的就是: 我可以為什麼你不可以?我這樣想為什麼你不這樣想?
人跟人就是不一樣,假設有一碗白飯,有人覺得好吃,有人卻不喜歡。我們不可能要求大家對這碗飯的觀點要一致。連這種根本無傷大雅,也不是重要的事情,共識都這麼不一致了。更不要講太多瑣碎的事情,所以其實兩個人之間沒有共識是非常正常的。
但兩個人之間最需要的東西其實不是共識,兩個人的和諧共處最重要的元素是接受。
比如說一對夫妻吃一道菜,太太說很澀先生說很甜。彼此都說對方的味覺有問題,這明明是一個無傷大雅的事情,最後就會變成一個吵架的源頭,為什麼?因為每個人都要別人認同他,甜的要別人認同,澀的也要別人認同。
所以最大的問題並不是這道菜,既不是甜也不是澀,而是兩個人沒有去接納對方的想法。
當我們真正聽到對方的想法之後,我們就會為對方著想了,你就會接受他覺得這個是甜或這個是澀的,否則下次你還會想再改變他一次,就永遠改變不完了。
人跟人在一起有一個很大的重點是接受,接受才會讓一件事情變好。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
『為何要給做不好的人機會呢?』
問:
在公司我負責教育訓練,新進同事狀況連連,我上司要我再試試,為何要給做不好的人機會呢?
答:
在職場或生活中,如果我們遇到一些狀況不好的同事,或者有做錯事情的人,亦或是一些不喜歡的人,我們一定要給他們機會,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他們未來會有多好,就像王永慶在賣米的時候,誰想的到他以後會成為那麼大集團的老闆,成立那麼多家醫院,幫助那麼多的人。
又如同愛迪生小時候是過動症的小孩,他完全不聽老師在講什麼,他回家都自己做自己的。
不能因為他那時不聽老師的話,我們就將他貼上壞學生的標籤,永遠不給他機會。
給他機會,他成為這世間最大的發明家,光明的使者愛迪生。
任何一個人在狀況最好的時候,尤其是一些更生人,很多後來變老闆,他們出來就是有人給他們機會,不因為他們曾經犯錯,一輩子不給他們翻身的機會。
我們一定要給人機會,這是個過程,讓他可以學習,成長並站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在幫助人,而社會更會因此變得更好。
同理,人生總有起伏,在我們自己狀況不佳時,我們也一定要給自己機會。
所以不要逼自己,因為逼自己,就是不給自己機會。
”我要馬上變好,我要馬上變好,我現在為什麼這樣?”
人狀態不佳時就是需要時間去改善,不給自己或他人時間也等同是不給出機會。
別人可以不懂,不給我們機會,可是我們不可以不懂,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機會和時間。
如同愛迪生的媽媽從小就從不停止給他機會和時間去成就:
”好啊!你繼續發明,你繼續發明。”
最後他成就了兩千多樣發明,還有發明大王的美號,
更不要說這些發明對這個世界的貢獻及世世代代人們的感念。
機會是什麼?
就是時間,不論時間有多長,都不要給自己壓力,為什麼?
當我們設一個時間點,就是不給自己機會,一個月後我一定要怎麼樣?
那是不給自己機會了。
因為一個月後會怎樣誰知道?
等於是斷了自己一個月後的活路了,不要給自己壓力,
時間再長我們都要給自己機會去爬起來。
即使是醫界很多的很有名的醫生,考試也考很多次,所以不需要給自己壓力,我們只能繼續給自己時間跟機會去面對及改善自己人生的種種。
再者,我們也無須拿此時此刻的自己和同儕比較,看看別人,都已經在某個位置上面了,
可是你現在看的是現在這個時間點,你沒有看到未來的可能及種種美好。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
『助人者的重要心態-尊重』
我們都沒有資格去評斷別人的人生
我們理解別人的方式只是"片段"的
卻以為自己很了解他
這其實就是一種干涉
同時也有一種不尊重
同時還有告訴"他是差的"意涵在
所以當我們想幫助別人
又告訴他他很差的時候
這就少了對對方的尊重
也會產生彼此之間的誤會
(此影片內容擷取自 心醫身心靈成長教育中心 愛的催眠師課程)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
問:請問我可以付出無所求,但是我卻萬萬無法接受别人的給予,我怕還不起怎麼辦呢?
心醫答:
昨天我有一個個案跟我說:「楊醫師,其實我本來想買蘋果送你吃。可是後來他沒有買,他說原因是因為他覺得我不會收。
我跟他講說:「我一定收。」收的原因很簡單,當這種贈與的過程當中,假設你沒有帶著有所求的私心,而是純粹的、無我的心情,送東西是互蒙其利的。
為什麽呢?
你創造了一個讓他做好事的機會,你幫人家創造一個做好事的機會,以後别人就會幫你創造更多做好事的機會,醫生就是一個最明顯的,被人家創造出來做好事的職業,一直有人給我機會幫助人做好事。
大自然的道理沒有誰欠誰或還不還的問題,大自然的道理是流動,不是還。
還就是人我的觀念才有還,那是你的,那是我的,那才有還,如果那是我的也不是我的,那就叫流動。
大自然的道理叫流動,並不叫作還,人世間沒有什麼好還的。
佛陀托缽的道理就是如此:祂放下我執,放下「我」這個觀念,去創造一種流動,這種流動是甚麼呢?是我給别人做好事的機會。
所以看起來以為是别人給祂、是别人在做好事喔,不是,是祂在創造自己以後要做好事的機會,所以他在為未來開路,讓祂在未來有無數個做好事的機會,不斷有好事可做。
人應該害怕的是沒有好事可以做,如果你走在路上,有人不小心跌倒、或是跟你問個路,或你去扶老人家
你一直作好事會有什麼?
會有好報!
所以當收到任何形式的禮物,也許是物質,也許是一句讚美的話,收過來都要滿心感恩,以後你做好事時,人家收過去會滿心感恩,接下來人世間就開始流動:永遠都是在無我的付出、接收滿心感恩,又付出、接收、又滿心感恩。
所以做好事不單單是我們對人家好,還要允許别人對我們好,這才是做好事。
但是心態要正確,心態不要覺得誰欠誰,我們唯一能夠做的事情就是開心去接爱,讓這些美好去流動。
您願不願意啟動人世間這個美好的循環?
『為什麼男朋友從不會主動替我著想,任何事都要我說他才會去做呢?』
首先我們把這個問題拆解開來看,
這個問題第一部分是:你無法或是不想傳達你自己。
第二部分才是事情或問題本身需要被解決的部分。
如果你要的是一個理解你感受,能夠替你著想的另一半,你也就要做好你的部分,那就是正確傳達出心中真實的想法。
如此一來,另一半才能試圖去同理。
所以第一步是要如實的表達真正的感受。
重點不是另一半的問題,而是你長久沒有把自己心裡面真正的想法傳達出去,讓別人收到,而且讓別人有機會去體諒你或者是關心你。
這個世界是一面鏡子,你要得到別人的理解,你就得種下表達自己的種子。
但也要記得,播種後也需要時間,畢竟這對你們雙方都是新的互動模式,也要有點耐心,才能一起收穫關係改善這個美好的果實。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按讚與分享,期待更多人得到幫助。***